22 · 08 · 14 号刊 第 19 期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诸位好!

我国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指立秋当天如果不下雨,之后将会有长达 24 天的炎热天气,而现在则引申为立秋后的炎热天气。望诸位在秋日烈阳里也能找到一份凉爽。

为篇幅考虑,本期选文仅有两篇。《增长与扩张:区别及其重要性》阐释了一家初创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这一战略决策;《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主导了火药战争?》沿着历史脉络,从技术视角解释了这一问题。希望有所启发。


增长与扩张:区别及其重要性

→ 原文链接: Growth vs scaling: What's the difference and why does it matter? / Patrick Whatman / Spend Journal / 2021 年 6 月 8 日

在现代商业世界中,没有什么比增长更重要。即使是像麦当劳和通用汽车这样的长期股市固定资产,也要根据其季度增长率来判断。而增长的失败可能是灾难性的。

但是对于年轻的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来说,同样有一种对规模的强烈追求。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不仅仅实现增长,而是成倍地增长?

这是常常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年轻的初创企业需要构建产品、创造丰满的品牌形象、并开拓市场,然后他们才可以考虑超速增长。

但我们很快会更多地涉及这个问题。本文我们将探讨增长和扩张之间的区别,并将深入探讨规模化公司的一些关键挑战,以及公司应该如何实现这种疯狂增长。

增长与扩张

我们从这两个术语之间的常见区别开始。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增长是线性的:一个公司增加了新的资源(资本、人员或技术),其收入因此而增加。

相比之下,规模化是指收入增加而资源没有大幅增加。「规模化」的过程是那些可以大规模进行而不需要额外努力的过程——如果我向 10 个人或 100 万人发送电子邮件,我消耗的精力成本基本相同。这就是 企业大量使用电子邮件营销 的原因——扩张效率极高(示例: SaaS 电子邮件营销模板 一家保险公司通过简单地切换到 云端商务电话系统 来扩展业务运营)。

但这只是这两个词之间的技术区别,让我们再仔细审视两者在实践中的情形。

发展业务

一般来说,增长被视为一个成功公司的定义,指的是由于开展业务而增加收入。它也可以指企业其他方面的增长,比如雇员人数、办公室数量和服务的客户数量——这些几乎总是与收入的增长有关。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来维持 持续增长

以一家广告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有五个客户,但即将再接五个客户。增加其所销售的公司数量固然会带来更多的钱,但如果不雇佣更多的人,该公司有可能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正因如此,只有在亏损更大的同时才能实现 财务增长

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比如上面的广告公司,将总是必须处理这个问题。吸收更多的客户导致需要增加雇员以提供支持——虽然增加客户带来更多收入,但同时也不得不增加成本。

扩大业务规模

由于与增长相关的成本,现代创始人已经迷恋上了扩大规模的想法。

与增长的关键区别在于,规模是通过增加收入而不产生大量成本来实现的。在成倍增加客户和收入的同时,成本只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逐步增加。

当一个公司不再是一个初创公司,但也还不是一个大公司时,增长和扩张之间的区别就变得清晰。在这个关键阶段,企业将必须决定是以正常的速度增长,还是转换为更快的公司 扩张

如果它想有机会持续影响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这一切就必须在不积累大量开销的情况下进行。

然而,并 没有实现扩张的万能钥匙——如果有的话,创立一个价值百万美元的公司就不那么令人瞩目了。

→ 拓展阅读:

初创企业与规模化企业

这里又有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术语。你可能已经掌握了什么是初创企业,但规模化企业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 Scaleup Nation 的定义,scaleup 是「一个已经实现『产品-市场』匹配的创业型企业,现在面临『第二死亡谷』或指数增长」。

换句话说,一旦一家初创企业证明它有一个人们需要的产品,就该把这个产品推向大众了。这通常需要对新人进行大量投资,在不同的市场设立办事处,并以 举办教育性网络研讨会、参加贸易展会、寻找机会和其他策略的形式进行大量宣传。

这实际上听起来有点违背我们先前对「规模化」的定义——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增加收入。但是,如果成功的话,一个规模化企业将在只有线性或边际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指数增长。从本质上讲,如果他们能够打开新的市场并接触到新的受众,规模化企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越以往的可能性。

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挑战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几个趋势也许应该让 CEO 忧虑—— 三分之二的增长最快的公司都失败了。你可能会认为,达到超速增长的状态将注定通往成功。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其他宏观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缓慢增长的公司往往比快速增长的公司表现更佳。

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追求快速增长。但你需要以聪明的方式实现。你需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想象一下,一个企业在一夜之间从初创企业变成了规模化企业。以前是一个地方公司,在一个舒适的办公室里有大约 50 人,现在是一个在全球扩张的企业。

计划是每 12 个月将规模扩大一倍。因此,在三年内,你将从 50 名全职员工增加到 400 名。而有些的增长速度比这快得多。

那么,这种扩大规模带来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你需要投资

这是最明显的先决条件:现在,大多数年轻公司都需要大量投资(通常来自风险资本)来扩大规模。这通常以 B 轮或 C 轮投资的形式出现。

早期的融资回合用于 MVP 的开发 和建立市场适应性,如果他们能够获得进一步的资金,就是为了快速扩张。

你需要可扩张的流程

典型的规模化企业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它吸引的买家远远超过了目前的市场服务。但是,由于他们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发展迅速,很多内部流程并不是为扩展而设计的。

其中最明显的是 公司费用政策。作为一个小公司,你并不真正需要费用政策。如果有人需要旅行或买东西,他们可以直接与创始人解决。但是,一旦你有了多个办公室,有了几个人同时出差,这就不再是一个可选项。

了解你的费用政策是否可以扩张

你必须嵌入一种公司文化

创业公司的文化往往是自然形成的。同样,所有人都在同一个空间工作,你仔细地招聘,而且你的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的目标和激情。

但是一旦你全球化了,这就难以控制。你与新的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同样的亲密关系,他们也不能轻易地从当前团队的能量和价值观中汲取营养。

出于这个原因,规模化企业需要特别仔细地考虑他们的 员工入职策略。这是 分享公司愿景、嵌入核心价值观并确保新员工完美适应的最佳机会。

员工需要自主权,而管理者需要控制权

这应该是所有企业的一个指导性主题,但在尴尬的早期规模化阶段尤其如此。经理和 HR 突然对团队成员的触及度大大降低,他们只能盲信团队成员。而团队成员发现难以从管理层和 HR 部门获得帮助,因为有这么多新员工需要顾及,而他们甚至可能不在同一个大陆上。

如果没有 好的扩张工具,这种动态是很棘手的。在线工资工具、 支出管理 和生产力系统都可以帮助分散信息,同时集中控制。

如何扩张

不可能提供某一个「秘诀」来使你的公司规模呈指数增长。但对于那些寻找线索和提示的人来说,这里有一些很好的指导:

  • 安本 - 投资于公司文化
    随着规模的扩大,新的人才大量涌入。这很好!但是,大多数初创企业的领导人花了数年时间精心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 公司文化,你需要确保不要让它溜走。「当你在扩张时,核心价值可能会丢失或被混淆。更新你对这些价值的奉献会吸引更好的人才,帮助你获得分析和 管理财务数据 的最佳技术,并明确界定如何继续扩张。」
  • YokelLocal - 从小事做起炒作自己
    如果计划是要扩张,你就必须放下大部分占用你时间的小事。创始人、CFO 和其他领导人请停止为节省每一笔小钱而思虑,而将注意力放在大局上。「找人吧!你很可能会发现,无论如何,他们在这些任务上都比你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现在你可以把时间花在需要你适当技能的那部分业务上——你真正擅长的东西!」
  • HelloSign - 专注于核心优势
    人们很容易相信,多样化将是你扩大规模的催化剂。引入一个新的产品系列或增加额外的服务,这将释放出大量的新收入。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是通过一系列临时性的行动和决定来发展的,那么随着你的规模扩大,这些行动和决定就会开始崩溃。小的差距会变成鸿沟。混乱和不一致将变成混乱。如果员工按照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操作,就没有办法提供一致的产品或体验。实现规模需要一定程度的可重复和可预测的系统。完善和发展这些系统是公司能够从数千名客户到数百万名客户的方法」。
  • Startups.co.uk - 投资于流程管理
    与外包类似,流程管理要求你把小事交给别人。这里的重点是要确保流程被记录下来,而且其他人可以快速接入,而不需要一步步地展示。「作为一个小企业主,你可能与你所有的员工有直接的沟通渠道。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你必须把注意力转向战略问题,而把企业的日常运作交给别人。」

成长、规模、成功

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解开增长和扩大规模的细微差别。事实上,两者都很重要,对公司来说,区别往往是一个时机问题。

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明确的步骤,为扩张阶段做好准备。建立清晰的(数字化)流程,使信息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时获取,并尽量不要在任何重要的事情上依赖一对一的沟通。

从此开始,成功的扩张等于一部分规划,一部分努力,以及大量的好运气。


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主导了火药战争?

→ 原文链接: Why Did Europe and Not China Dominate Gunpowder Warfare?/ Erik Engheim / Medium / 2022 年 8 月 5 日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绳枪的发射机制

当中国在 16 世纪与欧洲大国正面交锋时,他们很快发现,欧洲的火药武器远比中国人自己拥有的东西要好。中国是如何在自己开创的技术上落后的?让欧洲人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战术方面都有优势的秘诀是什么?

中国在第一个千年里开发了黑火药,然而到了 15 世纪(1400-1500 年),欧洲开始领先于中国。你看,火药并不是被发现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达到 16 世纪开始在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火药类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拓展阅读: 火药是一种快速燃烧木炭的方法 / Erik Engheim

与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发的另一项中国发明有历史上的相似之处:活字。我们想到了约翰内斯-古腾堡,他在 1450 年发明了印刷机和活字。然而,第一个活字是在 1040 年左右由毕昇在中国发明的。这些字体是用瓷器材料制成的。后来,王祯在 1297 年左右开发了木制活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发明印刷术的功劳都归于古腾堡呢?因为古腾堡在印刷方面的作用与詹姆斯·瓦特在蒸汽机方面的作用相同。这两个人都不是这一概念的原始发明者,但他们的改进是如此彻底,以至于使这一技术发生了变革。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与古腾堡印刷厂风格相似的旧印刷机

古腾堡制造了一种机械机器,即印刷机,使印刷商大大加快了印刷过程。亚洲的活字印刷是通过手工涂抹油墨完成的。它不是用机器完成的,也不是用大量生产的金属字体完成的。这种差别是很深刻的。1600 年左右,欧洲的印刷厂每天可以输出 1500 至 3600 页。相比之下,中国的印刷技术每天只能完成约 40 页。

在火药和火器方面,没有詹姆斯-瓦特或约翰内斯-古腾堡。相反,有几个人,其中大部分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英国修士罗杰-培根和德国僧侣贝托尔德-施瓦茨经常被提及,但我们不知道施瓦茨是否存在。然而,关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枪支信息在 1326 年就有记录。罗杰·培根在 1267 年对欧洲的火药作了第一次已知的描述。

这一描述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将其与中国早期的黑火药区分开来,后者不能称为火药。它具有相同的关键成分:硝酸钾(KNO3)、木炭(C)和硫磺(S),但硝酸钾的含量要低得多,也被称为硝石。

在火药和火器方面,没有詹姆斯·瓦特或约翰内斯·古腾堡。相反,有几个人,其中大部分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英国修士罗杰·培根和德国僧侣贝托尔德·施瓦茨经常被提及,但我们不知道施瓦茨是否存在。然而,关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枪支信息在1326年就有记录。罗杰·培根在 1267 年对欧洲的火药作了第一次已知的描述。

这一描述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将其与中国早期的黑火药区分开来,后者不能称为火药。它具有相同的关键成分:硝酸钾(KNO3)、木炭(C )和硫磺(S),但硝酸钾的含量要低得多,也被称为硝石。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有些人称这种混合物为低硝酸盐黑火药,与火药相反,它是高硝酸盐黑火药。由于硝石的用量较少,黑火药的燃烧速度较慢。这样的黑火药适合用于火箭。制作烟花时,用慢速燃烧的黑火药很实用。然而,对于炸弹和枪支,我们需要快速燃烧的黑火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火药。火药将在 25 微秒内燃烧。这使我们能够从提供闪光和晕眩的东西变成提供爆炸并可用于战争的东西。

中国人制造了第一件使用黑火药的手持武器,称为火枪,但由于燃烧缓慢,它们的作用更像是火焰喷射器。希腊人和拜占庭人也有过类似的武器。他们使用的不是黑火药,而是一种叫做希腊火的混合燃烧物,我们仍然不知道它的确切配方。火矛在中国会演变成手炮。这就是中国火器发展的终点。

火药生产的革命化

欧洲从中国获得黑火药。从那时起,一个平行的发展正在发生。改进发生在几个轴上。

  • 通过增加硝石的含量使火药燃烧得更快
  • 提高硝石的纯度
  • 混合成分技术的改进

硝石是火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火药制造的演变是以了解硝石的生产和提纯为中心。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硝石在历史上是如何生产和提炼的。

这个故事的一个启示是,制造更纯的硝石需要发展相当复杂的操作。与中国不同,欧洲没有天然存在的硝石,而是依靠尿液与泥土和动物粪便的复杂发酵过程来生产硝石。这种情况促使欧洲人对硝石的提纯进行了更多的实验,这使得硝石的质量比中国常见的要高。

火药康宁革命

真正的革命是在 14 世纪末(1300-1400 年)德国发明的康宁。康宁是欧洲独特的发展,并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一发展使火药的强度达到了 300%,而且使用起来更加实用和安全。

炼制前的火药被称为蛇纹石。蛇纹石的基础是将所有成分以粉末形式干混。用这种方式混合火药有很多问题。它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更容易导致化合物爆炸。第二个问题是,在运输过程中,各种混合物会根据密度开始分离。因此,当火药被倒入战场上的大炮时,由于各成分没有正确混合,最终效果很差。

康宁意味着湿法混合。你在混合时保持粉末的湿润。这样一来,进行混合时就更安全了。湿的混合物会被压成扁平的片状,然后让其干燥。干燥后,它们被小心翼翼地拆开,在木桶中翻滚,使谷物颗粒变得光滑。之后,这些颗粒被筛分,以按颗粒大小对火药进行分类。我们剩下的火药是由较大的颗粒而不是细小的灰尘组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每一粒粮食中,所有的成分都得到适当的混合。在运输过程中,我们避免让成分分离。事实也证明,火在这些大颗粒之间比在粉尘颗粒之间更容易扩散。结合更优化的成分混合,这种方法给了我们一种混合,其威力比蛇纹石高3倍。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荷兰风车 / 许多历史上的火药厂是由风和水驱动的

欧洲磨坊革命

这一时期的欧洲还看到了比中国更多的优势。磨坊的盛行。水磨的主要技术历史学家特里·雷诺兹(Terry Reynolds)认为。

"如果有一个关键因素将西欧技术与伊斯兰教、拜占庭、印度,甚至是公元1200年左右的中国的技术区分开来,那就是西方对水力的广泛承诺和使用。"

欧洲人并不只是用磨坊来磨面粉。在欧洲,磨坊被用于各种生产。对这个故事来说,最重要的是粉磨的使用。在磨粉机中,木炭和硫磺首先被磨成细粉。接下来硝石、硫磺和木炭与水混合,在沉重的旋转轮下揉捏和压实。结果是成片的火药,后来被烘干,然后被康宁磨或克宁磨切成碎片。经过分类的所需大小的果核被烘干并与石墨混合,在上光机桶中翻滚。石墨涂层减少了谷物在储存过程中粘在一起的趋势。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18 世纪的粉磨机插图

第一个由水力驱动的火药厂于 1435 年在德国纽伦堡附近建立。在荷兰,有许多由风车驱动的磨粉机。在高峰期,荷兰有超过 10000 台风车在运行,用于各种工业用途。仅英国在1300年就已经有大约 10000 个水轮。

欧洲的这种原工业革命使欧洲人能够大量生产火药,而且价格比在遥远的东方和穆斯林世界能够实现的要低。

火药武器的演变

中国的火药武器没有比手炮更进一步的了。这些最早的手持火器操作起来很笨拙。由于你必须把燃烧的导火索放入一个孔中才能开火,所以保持静止和瞄准很困难。这意味着你只有一只手臂来稳定手炮。

在欧洲,枪支继续朝着具有更好的发射装置的方向发展。首先是火柴锁,然后是轮锁,最后是燧发枪。1630 年代,燧发枪在欧洲开始广泛使用。因此,当中国在 16 世纪开始与欧洲人进行广泛交往时,欧洲人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燧发枪的部件

问题是:为什么欧洲人会进化出更先进的枪支和更好的火药?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欧洲的社会、经济和军事状况与中国相比有根本的不同。

中国面临着蒙古人的大规模入侵。蒙古人的军事战术是建立在高度机动的骑兵上。早期的小武器射击速度太慢,射程太短,对马匹弓箭手不起作用。弩和弓箭对蒙古人有效,因为它们可以更迅速地射击。

欧洲的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因为它是建立在独立国家之间不断交战的基础上的。这些国家进行了一场强调盔甲的军备竞赛。骑士、弓箭手和长矛手通过复杂的板甲变得越来越好装甲。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重型装甲在欧洲战场上的主导地位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专注于可以穿透盔甲的武器在中国不太合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很难发展出一种依赖板甲的军事理论。欧洲的板甲是由大量的高炉和由水轮驱动的精锻机实现的。

欧洲以外的文明,如中国,缺乏像欧洲那样大量的水轮和风车,无法为一种早期的原始工业化提供动力。这一过程的结果是,穿透盔甲变得越来越困难。剑客和骑士完全不再使用盾牌。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矛或剑无论如何都无法穿透他们的盔甲。因此,十字弓在欧洲变得越来越精致。它们演化出复杂的机械装置,如一个辘轳和一个起重机来拉动它们。他们需要巨大的力量和沉重的弓箭来穿透重甲。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重型弓箭变得如此难以装载,以至于需要像起重机一样的复杂曲柄装置

因此,火药武器解决了欧洲军队的一个实际问题。重新装填和发射手炮或箭弩是很耗时的。然而,带有复杂曲柄装置的重型十字弓,重新装弹的速度更慢。因此,火药武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火药武器的使用在16世纪迅速传遍了日本,这一过程是普遍的,可以证明这一点。与欧洲一样,日本当时也分裂为多个独立的国家,在内战中相互争斗。因此,日本的社会结构与欧洲非常相似。武士在日本的作用与欧洲的骑士相似。城堡也有类似的重要性。当葡萄牙和荷兰商人带着火器来到日本时,他们的使用在日本很快得到了适应。日本的铁匠迅速发展了制造火药武器的高技能。

需求推动发展。还有一个有利于欧洲发展尖端武器的因素。欧洲有一些看起来更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东西,而中国在许多方面更像共产主义指令经济。中国国家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武器。因此,武器的使用和发展是高度集中的。普通公民并不拥有和使用火药武器。

在欧洲,有一种东西看起来更像一个常规市场。许多独立的工场开发了武器,并将其出售。欧洲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是雇佣军,他们购买自己的装备。与此相反,中国使用庞大的军队,配备了大量生产的非常标准化的设备。在欧洲,设备的变化要大得多,因此可能有更多的试验。

欧洲还有一个由猎人和寻求自我保护的人组成的民用市场。很多手枪技术的创新都发生在民用市场。军队自然不会热衷于用未经验证的技术装备众多士兵。然而,个人猎人会更有兴趣尝试新的设计,这可以使他们的工作更容易。

欧洲国家在武器选择上不能再保守了。他们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不仅是其他欧洲国家,还有穆斯林帝国。相比之下,中国在他们的世界角落里统治得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可以忽略武器系统和战术的创新。

摘要

由于缺乏天然的硝石,欧洲不具备早期开发火药的条件。这给了中国一个早期的领先优势,但它迫使欧洲花费更多的精力来了解硝石背后的化学成分以及如何提炼它。

欧洲被划分为不断发生战争的封建国家,这导致了重装甲的发展。重型盔甲的存在有利于建造越来越重和复杂的弓弩,这导致火药武器成为欧洲国家面临的板甲竞赛的明显解决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在推进火药武器方面并没有面临这些相同的军事压力。蒙古人不使用重型装甲,因此对穿甲弹的军事紧迫性较低。

最后一个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可以大量使用水和风驱动的磨坊,这使得火药的大规模生产更加便宜。这些磨坊达到了亚洲远东地区所没有的先进水平。例如,在 16 世纪,当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建造火药厂时,间谍被派去观察荷兰人如何制造火药,试图复制他们的工艺。

综合这些因素,欧洲人开发出了更纯的硝石、更高的硝石含量和腐蚀的火药。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火药的强度比中国人开发的早期黑火药高 8 倍。

资源

我在研究这个故事时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文章和论文。


速览


捐赠

📮Shyrism.News 是一份甄选的时事通讯,两周一期,涵盖新奇趣闻、热点议题、前沿科技以及其他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事物。以精心细致的筛选对抗外强中干的算法,以热情洋溢的文字中和冷漠呆板的代码。

如果您觉得「Shyrism.News」有价值,请支持和分享给你的朋友或社交网络。

感谢打赏的朋友,请务必备注称呼或邮箱,以免清理账户时丢失数据。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